首页

国产原味视频

时间:2025-05-23 10:44:32 作者:巴基斯坦发生一起针对校车的爆炸袭击事件 中方强烈谴责 浏览量:32286

  【中亚专线】贵州“90后”创业团队逐梦阿斯塔纳

  中新社阿斯塔纳11月28日电  题: 贵州“90后”创业团队逐梦阿斯塔纳

  中新社记者 单璐

  “我这道菜3分钟后出锅,可以准备餐盒了!”灶台前,一位中国小伙麻利地烧油,葱姜蒜刚一入锅,中餐特有的香味便扑鼻而来。

  11月下旬的阿斯塔纳银装素裹,寒意浓厚。在城市东北角,一家新开的中餐馆内,3名“90后”贵州小伙正在忙碌。3个合伙人分工明确:有人掌勺炒菜,有人备料配菜,有人打包配送。不到十一点半,第一批外卖盒饭已出餐。

  爆炒牛肚、肉末粉条、炝炒莲白……这些地道诱人的菜品出自一支“跨界”团队。

  28岁的冯皓,曾是央企员工,有6年建筑行业从业经验。凭借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大学时期摆摊卖炒粉的经历,他担起餐厅主厨一职。谈及出国创业,他坦言,“阿斯塔纳是一座新城,不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发展,对于做建筑类创业的人来说,这里充满机遇。”

近日,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,贵州小伙冯皓在中餐馆的厨房炒菜。 中新社记者 单璐 摄

  尽管开餐馆看似与建筑类创业无关,但冯皓认为,这是一种“曲线创业”的策略。“小餐馆手续审批时间短,投入成本低,能让我们更快融入当地,先安定下来,再寻找合适的项目。”忙完午间订单,他驱车前往工地查看装修施工进度,开始当天的“主业”。

  团队中的“切墩新手”王潇,是一名建筑设计师。从未下过厨的他,出国前专门锻炼了两个月的厨房技能,如今已能熟练备菜。

近日,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,贵州小伙王潇在打包外卖盒饭。 中新社记者 单璐 摄

  “我们在今年5月就来做过考察,走访了几座城市,观察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施工要求。”对比了施工工艺,估算好物流、建造成本,王潇认为,凭借国内的供应链和施工技术,中国团队来这边创业,具备竞争力。

  李梓垚是一名软件设计师。他在兼职餐馆外卖配送员的同时,还负责处理团队证件办理与国内原材料供应。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倡议下,中哈合作日益紧密,出台的一些政策也为我们跨国创业提供了便利。”李梓垚说。

  此次来哈创业,李梓垚希望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,为自己在国内的软件公司寻找新客户。“哈萨克斯坦数字化建设发展势头很好,希望在这里能发挥我们的特长。”

  虽然餐馆开业不足1个月,人气却很旺。午餐高峰过后,订餐群里的消息仍接连不断,有顾客询问宵夜服务,也有提前预订包厢定制菜肴。为了不占用过多时间,团队不得不推掉部分订单,将精力放在不久前接到的首个工程施工项目。

  做设计图、联系施工队、完善企业手续……每人认领走需要完成的工作,傍晚,3人聚在一起,为第二天餐馆运营做准备。

  “前两天还跟朋友说,我在这边卖炸洋芋,他们都不相信。”谈及创业,冯皓颇为感慨,“之前在国内按部就班地工作,总觉得一眼能看到几年后的样子。”他顿了顿,“但后来想了想,感觉自己还年轻,有技能,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就想试试看人生有没有另一种可能。”

  “刚来这边语言不通,一些信息掌握得不全,也吸取过一些教训。”在王潇看来,创业这段时间记忆最深刻的,是受到多方帮助:“大使馆和哈萨克斯坦中国总商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讯;中国朋友给我们提供暂住的地方、帮忙介绍客户、带我们采购;还有当地朋友,陪我们挑选合适的店面,这让我们十分感动。”

  “我们也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。”王潇说,“我们在餐馆规划出一块地方专门推介家乡特产,帮大家提高知名度。”他笑道,“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出来创业,我们也将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帮助。”(完)

【编辑:惠小东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天津“运河不夜城”将于今年暑期上线 预计投资2.5亿元

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表示,慈济科大与慈济大学两校合并后,仍将保留原慈济科大现有学制,共计有691个招生名额,提供高中、技高学生升读技专校院的机会,以维持花莲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。

李国栋介绍,按照监管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口径,2023年,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绿色保险业务整体达成超30亿,为客户、社会提供近5万亿风险保障,ESG风险保险、绿色产业保险、绿色生活保险三大板块,共计47个细分类目均实现100%覆盖,已落地生态救助责任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、光伏及储能能效保险、新能源汽车延保及车电分离保险、林木碳汇保险、水稻绿色种植保险、绿色骑行保险等新型绿色产品。

“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”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

“我们将以等不起的责任感、慢不得的使命感、坐不住的紧迫感,再接再厉、阔步前进!”大会现场,广州11个区纷纷立下2024年经济发展军令状,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。

国家统计局:1—2月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恢复

商砼,即商品混凝土。作为当今建筑行业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,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一直面临能耗高、效率低、碳排放巨大等问题。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,多个国家相继提出减排承诺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“碳达峰”、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(简称“双碳”目标)。

聚焦穿越周期 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